十年來,電力工業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為我國經濟高速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持。2011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10.56億千瓦,發電量4.72萬億千瓦時,十年間增長兩倍,均已達到或超過美國;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長度48萬千米、輸變電容量22億千伏安,電網規模已居世界第一;供電煤耗330克/千瓦時,網損6.31%,十年間分別降低53克/千瓦時和1.21個百分點;煤電單機容量30萬千瓦及以上機組容量占比達到73%;火電機組單位千瓦造價從2001年的4808元左右降到2008年的3708元,下降幅度達23%;超超臨界燃煤發電、空冷、清潔燃燒、特高壓、直流輸電、智能電網等先進技術得到推廣和應用;“十一五”期間二氧化硫排放總量下降29%。
電力體制改革以來,實現網廠分開、獨立監管,實施標桿電價、煤電聯動、新能源發展等政策,開展競價上網試點,試行節能發電調度辦法等。通過企業間競爭和專業化優勢的發揮,電力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經濟性和資源配置能力得到加強,發展中的中國令世界矚目。
在高速發展的同時,電力工業也面臨諸多挑戰。
剛性需求增長與資源環境約束的挑戰
我國經濟正處于工業化和城市化中期階段,電力需求呈剛性,資源消耗和排放的增長也呈剛性;而我國人均資源稟賦和環境承載能力將制約我國電力工業的發展。
資源相對短缺。我國已探明的煤炭儲量占世界儲量的11%、原油占2.4%、天然氣僅占1.2%,但我國人均煤炭、原油、天然氣資源占有量僅為全球人均的70%、10%、5%,剩余可采總量約占世界剩余可采總量的10%,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煤炭占一次能源的主要構成,資源稟賦決定了在一定時期內我國電力行業必須以火電的集約發展為主。
環境條件約束。我國三分之一的國土遭受著酸雨的侵蝕,三分之一的城市空氣質量嚴重超標。改革開放以來通過電力工業的高速發展,我國以清潔的電能替代一次能源的粗放使用取得很大成績,電力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已從6%提高到22%。而我國整體節能減排的實現還需要更進一步推進電氣化,這使得電力工業在節能減排中的地位愈加重要。在最近頒布的十二五規劃中,預計到2015年,我國人均GDP將接近7000美元,同時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7%,這要求我國必須更加注重以火電為主的傳統能源的清潔發展。
經濟持續增長與供需周期波動的挑戰
多年以來,我們堅持以滿足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對電力需求的不斷增長為首要使命,但是我國電力工業周期性的過剩和緊缺的波動一直存在。
在歷經集資辦電、電力體制改革廠網分開的進程中,我國不斷經受缺電到供給富裕再到缺電的周期輪回。在新一個周期內發電行業特別是火電行業的持續大面積虧損,使火電的發展能力受到嚴重影響,投資呈現迅速萎縮態勢,到2011年電力行業投資中火電比重連續六年投資下降,占比下降到28.4%,對長遠用電保障帶來影響,與我國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需要不相適應,故應盡快建立政府宏觀調控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的電力發展機制,避免新一輪供電緊缺局面的進一步惡化。
電力工業快速發展與滯后的發用電管理的挑戰
電力體制改革以來,我國電力工業持續快速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但是以單位GDP電耗來計算電力的利用效率與發達國家的差異還很大。據公布的數據計算,2011年我國單位GDP電耗0.621千瓦時/美元,是美國的2.26倍,電能利用效率偏低。與此同時,部分高參數、大容量機組的效率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在市場建設上:在電力工業組織結構、管理模式和制度框架方面,我國進行了相當大的努力和改革嘗試。2002年末,我國電力工業從一個單一垂直整合的結構,演變為兩個電網公司加上眾多發電公司的格局,并組建了獨立監管機構國家電監會。同時,我國也在兩個區域進行了電力市場的試點。2006年,國務院發布《“十一五”電力體制改革實施意見》,提出“十一五”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8大主要任務,將“改進發電調度方式,加快電力市場建設”作為“鞏固廠網分開,逐步推進主輔分離”之后的第二大主要任務,但由于相關配套措施未完善,市場建設進展緩慢。
在結構調整上:近年來根據節能減排的要求,發電企業逐步開始發展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由于國家給與補貼電價,加上開始幾年少量的風電上網,電網也有足夠的消納能力,因此新能源這幾年的發展勢頭很好。截至2011年底,全國風電裝機容量已經達到4505萬千瓦,太陽能214萬千瓦,核電1257萬千瓦。但是隨著新能源總量的持續增加,電價攤銷占用空間越來越大,特別是電網消納的能力有限,已經出現了電網接入和棄風問題,有些地區還出現了風電大規模脫網,對電網穩定造成極大影響,新能源發展受到一定制約。
在資源調劑上:我國地域廣闊,資源分布和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很大,東西部之間,南北部之間資源富集地區和能源需求形成反差,能源運輸不可或缺。過去幾年的經驗表明,經國家主導的跨省跨區送電項目運行基本穩定,但是由于缺乏合理的市場機制,其他靠協商達成的項目或多或少存在送受雙方爭議,在影響發電項目正常運營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影響雙方的能源平衡甚至經濟穩定,資源調節的效率沒有得到充分釋放。
從根本上看,以上挑戰一方面是由我國國民經濟的結構和增長方式所決定的,另一方面電力行業本身的市場建設模式、發展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國民經濟的結構和增長方式。因此,建議應站在電力行業角度,討論挖掘電力工業節能減排潛力,促進電力發展的規劃性和協調性,保障長遠發用電平衡,提出電力市場建設路線圖。建立與時俱進的電力市場模式有利于助推我國宏觀經濟結構的調整。
(摘編自國家能源局2011年度能源政策研究重點課題《發電優化與電力市場建設研究》,課題承辦單位: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賈科華整理,文章有刪減,標題有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