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春天已經來臨,這是屬于中國光熱發電產業的春天嗎?答案似乎依然未知,但我們仍然不自覺地去問自己、問業內同仁,這一問題的答案何時方能定論……
中廣核的憂慮
在今天舉辦的2013世界光熱發電亞洲高峰論壇上,中廣核太陽能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韓慶浩表示,我國規劃到2015年實現1GW光熱發電裝機,可以說目前我們正處于黎明前的黑暗這一階段。但如果沒有一個合適的電價,投資商無投資收益,作為投資商來講是沒有辦法投資的。我們亟需確定一個符合我國光熱電站開發實際情況的電價標準。
而針對這個電價標準,韓慶浩表示,以中廣核德令哈50兆瓦槽式光熱發電項目為例,該項目獲得了亞行1.5億美元的低息貸款,占工程概算總投資額的50%,按此核算下來,電價如果定在1.25元以上即具備可投資性。CSPPLAZA記者對此追問,“如果低于1.25元的電價出臺,比如出臺了1元的電價,德令哈項目是否要推進下去?”韓慶浩對此表示,“這樣的話就沒有投資價值了,我想我們可能難以在此電價標準下進行下去。”
韓慶浩強調,獲得亞行或世行低息貸款可以拉低度電成本,如果沒有亞行的1.5億美元,該項目可盈利電價基準在1.4元。他相信,今明兩年我國將有望啟動建設一批商業化光熱發電項目。
中廣核德令哈50兆瓦光熱發電項目2月5日正式獲得青海省發改委核準批復。韓慶浩表示,預計今年8月份在國家有合適的電價確定的前提下可以開工,2015年9月份完成建設,2016年可以進入商業化運行。
韓慶浩還稱,目前中廣核正在建設的兩個1.6MW槽式和菲涅爾式科研示范項目和10MWth的儲熱系統,預計今年可以并網,通過這個先導項目,可以實現對集成、控制等方面的探索和經驗的積累,同時也對國產設備進行驗證,也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對技術人員進行培訓、對科研成果進行轉化等,為未來的50MW項目甚至更大的項目建設打下基礎。
今天,韓慶浩再次公開強調指出我國光熱發電產業面臨的五大問題:一是上網電價政策尚未出臺,這也是其中最核心的問題;二是核心設備和關鍵配件缺乏實際項目運行檢驗;三是無系統集成經驗,具有開發、設計、施工、調試、運營全過程技術能力的人才極其匱乏;四是檢測平臺及標準體系還是空白,設計、施工、調試和運營的全過程標準體系匱乏;五是氣候和環境條件相對來說更為復雜和惡劣,光照資源豐富地區平均溫度較低;沙塵、高原、大風;水資源相對匱乏。
中控的經驗
中廣核太陽能作為我國最早進入太陽能熱發電站投資開發的大型央企,多年來在推動光熱發電商業化的進程中付出了諸多努力。韓慶浩對我國光熱發電行業面臨的主要問題的看法有較大現實指導意義。
浙江中控太陽能德令哈50MW太陽能熱發電項目一期10兆瓦已于今年1月份正式宣布建成,該公司副總經理黃文君今天也在論壇上表示,該項目并網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一期10MW計劃于今年7月份并網發電。作為目前國內唯一一家擁有大規模光熱電站開發經驗的公司,黃文君分享了其在電站開發階段遇到的問題和取得的經驗,并結合他的親身體會指出在我國西部建設太陽能塔式熱發電工程面臨的技術難題和應對策略,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我國西部環境氣候惡劣(腐蝕、風雨、沙塵、紫外線等):需針對此設計制造可靠性較高的相關設備;2、定日鏡的大規模安裝與校正問題:自動化控制與校正;3、水工質塔式電站的間歇式運行-應確保熱力設備的應力與壽命保證;4、能量動態-適應能量動態的運行策略;5、防塵清潔-灰塵附著鏡面將造成反射鏡反射率大大降低,需采用機器人自動清洗;6、低溫應對:進行熱力防凍設計;7、水資源短缺:空冷設計以節約水耗;8、電網接入、土地平整等等。
中控太陽能作為我國光熱發電產業“敢吃螃蟹”的第一民企,其對光熱發電邁向商業化的探索功不可沒,黃文君由此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也十分值得業內細細斟酌。
華能的雄心
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部所長鄭建濤在本次論壇上表示,華能三亞南山1.5MWth項目總投資700萬元(不含研發試制、薪酬、管理等費用),其中鏡場投資占55.8%。在該示范項目建成的基礎上,華能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下一步將繼續進行集熱場可靠性、穩定性實驗,在海南三亞4到8月份太陽輻照較強的條件下驗證在各種工況下系統運行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同時驗證各種設備的性能和可靠性。再者,將建設一個小時的熔鹽儲熱和集熱回路,并與目前的項目結合進行儲熱、放熱等試驗,研究菲涅爾熔鹽傳熱儲熱技術。同時著手一些大規模電站項目的推進工作。
鄭建濤在接受CSPPLAZA記者采訪時表示,其帶儲熱菲涅爾熱發電技術按其推測可以做到1元/kWh的電價,他認為菲涅爾以熔鹽作傳熱介質比槽式或塔式更加簡單,只需解決好防止熔鹽凝固這一難題就行。他還透露,目前華能正在推進多個大規模電站的進度,如華能西藏50MW項目等都還處于前期可研階段。據CSPPLAZA記者了解,目前包括華能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華電工程、大唐新能源等在內的光熱電站開發商都受制于集團層面對項目投資收益的“判斷缺失”而導致項目遲滯,歸根結底還是電價問題。
政策不確定性
另據CSPPLAZA記者了解,在今年的3月初,光熱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會同美國克林頓能源基金會、北京天瑞星和皇明太陽能兩家企業共同就中國太陽能熱發電行業政策建議這一問題與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相關官員進行了溝通。而據本網記者從不同渠道反饋回的消息稱,國家能源局對光熱電價政策的表態依然不夠清晰,甚至有些偏向于與光伏同價的思路。光熱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會同美國克林頓能源基金會共同撰寫的太陽能熱發電國家激勵政策建議書預計將于今年6月份形成終稿提交國家能源局審議。
而從此前獲批的甘肅阿克塞50兆瓦光熱發電項目項目方處傳回的消息也稱,國家能源局給予該項目的電價即為1元/kWh(與當時的光伏電價對等)。該項目方聲稱1元的電價對其而言具備投資價值。
如果要與光伏對等,目前光伏上網電價已經整體下調,光熱電價也要跟著下調嗎?下調到一元以下,對絕大多數開發商而言都無投資可行性可言。這都為未來我國光熱電價的核定增加了更多未知因素。
今天的論壇是2013開年以來國內第一場光熱發電行業論壇,本網記者在會場上的最大感受是,今年光熱發電業界共同關心的最核心議題當屬政策,這種關心超出了以往任何時候,每一家業內公司都在翹首企盼政策甘霖的到來。這一方面是好事,表明部分公司已經做好了一定的準備,就等政策落地一展身手;另一方面也潛藏著一些隱憂,這說明業內已經對“光熱發電遲遲未能獲得政策支持而啟動市場”的忍耐度或忍耐力已經接近極限,本網認為,如若今年依然不能有較為明確的政策落地或政策信號釋放,對部分企業可能會造成心理上的較大打擊,不利于我國光熱發電產業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