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月前,家住北京市順義區的中國城市燃氣協會分布式能源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徐曉東,成為北京第二個安裝分布式光伏并網發電的人,他選擇的方式是:自發自用,余量上網。在徐曉東看來,分布式光伏并網,社會意義大于經濟意義,而從事能源研究多年的徐曉東也敏感地發現:“如果分布式能源大規模并網,在目前技術還不成熟的情況下,極有可能對電網造成較大沖擊。”
“目前申請并網的用戶只是一小部分,隨著并網用戶的增多,光伏、風電等作為不穩定的電源在并網的同時必定會對電網造成沖擊。”作為北京市第二個分布式光伏的并網戶,徐曉東掩飾不住自己的擔憂。
徐曉東坦言,目前,分布式能源并網者并不需要承擔保障電網平衡和安全的義務,只是在以用電客戶的身份發電。徐曉東甚至提出,未來,分布式能源并網者既是電力用戶又是電力提供者,就應該承擔電網穩定運行的義務。
對于大電網與分布式電源的關系,國家電網公司曾公開表示,從規劃上看,未來大電網的發展與配電網、微電網的發展并行不悖。分布式電源對電網調度管理、安全管理是有挑戰性的,但這一影響程度與分布式電源的規模有關,目前不會對大電網的安全造成威脅。
長遠來看,大規模分布式光伏并網還存在技術難題。
對此,國網能源研究院副總經濟師白建華坦承:“大量分布式光伏并網會給電網的規劃和運行帶來一系列技術難題和影響,主要涉及負荷預測、電源結構、電網擴展、電能質量、保護整定、頻率控制、電壓調節、供電可靠性等。”要解決大規模分布式光伏并網難題,還需從技術和標準兩方面入手。
“在技術上,需要加快大容量遠距離輸電通道建設和智能電網建設,以大電網為依托,為我國分布式電源發展提供保障。”白建華說,“應盡快解決孤島運行、帶電安全生產等重大關鍵問題。”
在標準上,為解決分布式發電對系統帶來的影響,歐盟、美國和日本等國家規范分布式發電的并網和運行,都明確了分布式發電的并網要求,制定了詳細的技術標準。國家電網公司2010年編制完成了《分布式電源接入電網技術規定》企業標準,該標準與國外并網技術標準基本一致,考慮到我國部分類型的分布式電源發展處于起步階段,在電壓偏差、電能質量和孤島運行方面的技術要求略低于國外技術標準。
“應結合《分布式電源接入電網技術規定》,進一步優化完善相關技術規范和標準體系,建立健全并網檢測、電能計量等技術措施,并盡快制定發布分布式電源并網的國家標準。”白建華表示。
在國外,發展智能電網的重點任務之一,就是提高用電側的智能化,通過為各種分布式電源提供靈活接入的動態平臺,為能效和需求側管理提供智能化控制管理平臺等途徑,解決分布式電源供電安全和可持續發展問題。
“國內的智能電網,可以及時便捷地收集與響應電源側和用電側的多元化需求,促進分布式電源的良好發展。”白建華介紹道,“智能配電網具備自愈技術,可快速定位故障并采取正確的控制,恢復停電區域的供電,能夠滿足分布式發電接入對故障定位、隔離和恢復供電提出的挑戰。”
關于智能電網對分布式能源的作用,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科力遠新能源公司董事長鐘發平也持肯定態度:“在分布式能源的接入上,智能電網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能夠更加靈活地調配新能源入網,在保證電網安全的前提下,最大規模地利用新能源。”
“未來,需要加快大容量遠距離輸電通道建設和智能電網建設,以大電網為依托,為我國分布式光伏發展提供保障。”白建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