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分時電價機制
風光消納再獲政策“護航”
通過支持儲能發展,促進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推動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
(來源:微信公眾號“能源發展與政策” ID:nyfzwww 作者:吳昊)
國家發改委日前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分時電價機制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各地結合當地情況積極完善峰谷電價機制,在峰谷電價的基礎上推行尖峰電價機制;日內用電負荷或電力供需關系具有明顯季節性差異的地方,要健全季節性電價機制。
《通知》旨在充分發揮分時電價信號作用,服務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促進能源綠色低碳發展。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曾鳴在接受中國改革報、改革網記者采訪時指出,分時電價的推行,在電力體制改革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既有利于反映用電成本,又有利于反映市場供需關系,同時還能夠避免一些交叉補貼。
推動電改“再下一城”
記者了解到,電力體制改革作為我國能源革命的重點領域之一,近年來正逐漸加快步伐。在曾鳴看來,自2015年“電力體制改革9號文”出臺以來,經過近6年的時間,新電改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比如售電側的放開;交易中心的逐步成熟、獨立,也在進一步的完善中;還有電力現貨市場在一些省試點了很長時間,而且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我國電力體制改革有序穩步開展,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進展。”國網能源研究院財會與審計研究所所長李成仁表示,目前,在發用電放開方面,已全面放開經營性電力用戶的發用電計劃;電力市場建設方面,電力現貨試點工作持續推進,廣東、山東、蒙西、甘肅、浙江、福建、四川和山西都試行了連續結算試運行工作;輸配電價改革方面,建立了輸配電成本監審辦法,通過了兩輪成本監審工作,建立起了包括跨省跨區、區域、省級等在內的輸配電價體系。
在電力體制改革推進的過程中,分時電價機制是其中的重要環節。根據國家發改委官方解讀,分時電價機制是基于電能時間價值設計的,是引導電力用戶削峰填谷、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穩定經濟運行的一項重要機制安排,分時電價機制又可進一步分為峰谷電價機制、季節性電價機制等。
李成仁告訴記者,分時電價政策執行的重點在銷售側。“作為一種重要的價格機制,分時電價具有覆蓋范圍廣、調節效果顯著的特點。”他指出,近年來,我國新能源發展迅速,電力系統峰谷特性尤其是凈負荷特性發生了較大變化,通過分時電價,可更好引導用戶改變用電行為、促進新能源消納、保障系統安全穩定運行。
“價格是電力市場改革的一個核心。”曾鳴表示,分時電價能夠反映電力的成本,讓使用者能夠按照正確的成本信號來安排用電;同時也能適當反映供需關系,在用電緊張的尖峰時段,電價會比較高,而在低谷時段,電價就會比較低,從而可以通過價格來調整供需關系。他還強調,“通過分時電價,能夠反映各類不同用戶各自的用電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交叉補貼。”
“護航”清潔能源消納
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如何促進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消納,是電力體制改革的重要目標。在李成仁看來,實現“雙碳”目標離不開新型電力系統的構建,但目前我國在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的價格機制方面仍有完善空間,例如電力市場機制、容量補償機制、成本傳導機制等。
對此,清華大學副教授郭燁指出,新能源發電具有隨機性和波動性,為消納新能源發電,電網需在調峰、調頻、調壓、備用等多個層面具有足夠的靈活性。他表示,“電網的主要靈活性來源在于火電機組,隨著火電和新能源發電比例的‘此消彼長’,未來電網存在很大的靈活性缺口需要填補,這也是未來新能源消納的難點所在。”
針對上述難題,郭燁認為,分時電價機制一方面可以通過更大的峰谷價差限制峰谷負荷差,提升用戶用能的電網友好性,減輕電網的調峰壓力;另一方面能夠推動儲能的發展,以填補未來電網靈活性的缺口,在調峰、調頻、調壓、備用等多個方面為電網提供靈活性支撐,有力促進可再生能源的消納。同時,他還表示,用戶側儲能的發展又可以進一步提升用戶用能的主動性和靈活性,有利于推動分布式交易的發展,促進分布式新能源發電就近消納。
通過支持儲能的發展,促進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是分時電價推動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的重要方式。曾鳴認為,由于有“峰谷分時”,儲能設施投資多少、怎么運行、容量多少,都可以根據峰谷分時電價和投資回報率,做出合理的安排和設計,對于儲能的投資者和運營者都將發揮積極作用。
曾鳴告訴記者,由于可再生能源具有波動性,通過分時電價機制,可以根據這種波動性安排用戶和儲能,來迎合可再生能源的發電出力,使可再生能源盡可能多地被消納。不過,他也強調,“除了分時電價,我們還要用各種靈活性資源的輔助服務市場,對可再生能源的波動性進行調峰調頻,以此保證平穩供應,保證系統安全和經濟。”
構建“新型電力市場”
在業內看來,隨著“新型電力系統”的提出,電力市場改革仍有諸多方面亟須突破。郭燁坦言,建設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在電價機制和電力市場方面,存在兩個關鍵難題:一是安全層面的靈活性問題,即日益增長的新能源發電隨機性與逐漸縮減的傳統靈活性資源火電機組間的矛盾;二是經濟層面的固定成本回收問題,即新能源發電相對高固定成本與接近零邊際運行成本間的矛盾。
面對這兩個“關鍵難題”,郭燁建議,在電源側,需要建設新能源為主體的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多種資源協同的輔助服務體系,明確火電未來的角色定位與轉型路徑,探索新能源發電固定成本補償機制;在電網側,要完善輸電成本核算機制,完善跨區域交易機制;在負荷側,要建設促進低碳和多樣化能源生態的電價體系,推動氫能相關技術的發展;在儲能側,則需要為儲能參與多種商業模式提供條件,研究儲能成本的回收問題。同時,他還指出,對于電網整體,要推動電網的數字化與智能化轉型,以及多行業、多市場和多領域的協調。
李成仁指出,未來要構建適應“雙碳”的成本價格體系,合理疏導雙碳發展成本。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是一項具有開創性同時也具有挑戰性的工程,電力供應成本將會較大提高,需要構建適應“雙碳”的成本價格體系,充分發揮市場主導作用,通過有效市場激發社會降碳潛力,按照公平負擔的原則實現成本向各類主體的傳導。
在電力市場方面,李成仁表示,要統籌電力市場和碳市場,通過市場發現價格信號,明確電力市場和碳市場的功能定位,加強市場信息披露。鼓勵中長期交易雙方按曲線簽訂合同,做好現貨和中長期交易的銜接;完善輔助服務市場規則,細化輔助服務產品類型;探索建立容量市場機制;持續推動煤電、風電、光伏等進入市場。鼓勵用戶側資源參與電力電量平衡。
“未來的電力市場化建設,要圍繞著新型電力系統來構建對應的新型電力市場。”曾鳴表示,新型電力市場最大的特征就是讓以風、光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參與市場競爭。為此,很多方面的工作都要進行,比如通過各種靈活性資源的輔助服務市場的建設,電力市場和碳市場的聯動,以及對應的電價機制的支撐。
文章來源:北極星售電網
版權說明:本站所有文章、圖片、視頻等資料的版權均屬于武漢華電高科電氣設備有限公司,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用于商業盈利,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我們聯系;允許轉載的文章、圖片、視頻等資料請注明出處"來自:武漢華電高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