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的智能電網設備支持國家電網公司完成了智能變電站的試點工作,并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國家電網公司已在全國31個區域和省級電網,開展了29類共287項智能電網試點項目的建設,在發電、輸變電、配用電等各個環節進行了原有設備的改造、升級和新設備的研制和開發”。中國電器工業協會智能電網設備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楊獎利在中國電器工業協會四屆四次理事會上表示,“智能化已經成為電網建設的常態化要求”。
楊獎利認為,基于過去30年發展所積累的技術基礎和研發能力,我國的智能電網設備正迎來重要的戰略發展機遇。“目前,我國的輸變電設備水平,尤其是以傳感量測技術、信息通信技術、分析決策技術、自動控制技術、能源電力技術、電力電子技術為支撐的智能電網主要技術比以往任何時候更接近世界先進水平”,他表示。
智能電網市場前景廣闊
在我國《智能電網重大科技產業化工程“十二五”專項規劃》中,明確提出我國智能電網“十二五”時期的總體發展目標是,突破大規模間歇式新能源電源并網與儲能、智能配用電、大電網智能調度與控制、智能裝備等智能電網核心關鍵技術,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電網技術體系和標準體系,建立較為完善的智能電網產業鏈,基本建成以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為特征的智能電網,推動我國電網從傳統電網向高效、經濟、清潔、互動的現代電網的升級和跨越。
與之相應, 國家電網公司也將其“十二五”期間智能電網的發展目標確定為, 重點加強技術創新和試點應用,在系統總結和評價智能電網試點工程的基礎上,加快修訂完善相關標準,全面推進智能電網工程建設;到“十二五”末,力爭實現智能電網技術和關鍵設備重大突破,智能化標準體系基本完善,電網智能化達到較高水平。國家電網公司還進一步明確,“十三五”期間,智能電網技術和設備性能要實現進一步提升,力爭主要技術指標居世界前列,智能化水平國際領先。
國家電網公司明確其“十二五”期間,將新建智能化變電站約5100座,改造約1000座,安裝智能電表、新型電表各3000萬只。從2013年起的8年間,投資約1.2萬億元,投產特高壓線路9.4萬千米、變電容量3.2億千伏安、換流容量4.6億千瓦。
記者從2012年國家電網公司輸變電設備的招標情況也可以看出其智能電網建設步伐的加快,2012年國家電網公司加大二次設備保護和監控,采購常規站保護10646套,同比增長9.84%;智能站保護15622套,同比增長460%。常規變電站監控701套,同比下降1.54%;智能變電站監控系統1049套,同比增長267%。
“二次智能化替代傳統已成趨勢,智能產品的需求將持續旺盛”。楊獎利分析說,“在自然生態環境日益惡化、污染愈發嚴重的嚴峻形勢下,智能、綠色、科學發展已成為共識。在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下,智能變電站的招標比例必然大幅增加,原本還持觀望態度的企業也紛紛加大設備智能化投入的力度”。
建設新一代智能變電站
通過對智能變電站試點建設的總結, 國家電網公司進一步提出,將全面提高電網智能化水平,加快研發建設新一代智能變電站,推廣線路智能監控系統、智能調度控制系統、智能互動用電設備,建設大容量骨干光通信傳輸網和貫穿各領域的高效信息業務網,加快電網各環節的智能升級改造,建成新一代智能變電站示范工程。
“國家電網公司提出建設新一代智能變電站的規劃, 就是對智能電網設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造商必須對設備整體,包括本體、傳感器和智能組件負責,具備智能設備的整體檢測試驗能力,這是企業必須要達到的目標”,楊獎利說,“國家電網公司提出了基本要求,但具體如何實現,是否有可能做得更好,是否可在某一領域做出引領性的創新,企業盡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和智慧,以達到搶占高端、獲得絕對優勢的地位”。
關于如何打好新一代智能變電站的基礎,楊獎利認為,一是要鞏固智能變電站試點工程建設的已有成果,按照《智能變電站技術導則》等技術標準要求,推進智能變電站的全面建設; 二是進一步完善智能變電站技術標準體系,規范設備標準,進一步降低設備成本和工程造價;三是開展電子式互感器、智能高壓設備、合并單元、一體化監控系統等關鍵設備性能檢測,提升關鍵設備性能。
對于今后新一代智能變電站的技術研究和設備攻關方向,楊獎利表示,一是要推進變電站集成優化設計,提高結構布局合理性。二是要提升變電站高級功能應用水平,合理規劃數據信,優化二次網絡結構,構建變電站一體化監控系統,提升設備狀態可視化、智能告警、輔助決策等高級功能應用水平,支撐大運行和大檢修建設。三是開展新型保護控制技術研究,實現間隔保護就地化和功能集成,優化集成跨間隔保護,實現保護狀態在線監測和智能診斷,深化站域、廣域網絡安全決策保護控制等新型保護控制技術研究。四是開展重大裝備研制,推進智能設備優化升級。研究應用新型節能變壓器、隔離式斷路器等。積極開展基于超導、碳化硅、大功率電子器件、系統級芯片等新材料、新原理、新工藝的變壓器、開關和保護測控設備的研制。